伴随计算机在会计范围及其他管理范围的常见应用,审计的对象、方法、方法势必要发生非常大变化,为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的需要,审计署2000年颁布的《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第3条规定审计证据包含电子数据,电子审计证据被推上了证据舞台。
1、计算机辅助审计对审计证据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审计证据有关性的影响
在手工审计条件下,采集审计证据的本钱高、困难程度大,而且审计职员的主要精力并没放在对审计证据的剖析和评价上。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职员可以从繁琐的平时复核、核对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审计证据的剖析评价上;而且有的采集证据的办法在手工条件下可能没办法达成,但通过借助计算机进行抽样、计算及剖析可以得到有效运用,同时还会提升采集审计证据的准时性。
2、审计证据重要程度的影响
在手工审计条件下,要查找所有金额大于某个确定数的会计资料需要审计职员对所有有关的会计资料都要审阅一遍,如此的审计取证是非常困难的,而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则可以用某一操作命令即可立即把所有金额大于某个确定数的会计资料显示或打印出来并进行审计取证。对反映经济业务性质的会计资料,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取证比较困难,但若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则也可以用计算机对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不是合法与要紧的会计科目等进行剖析、取证。
3、审计取证准时性的影响
因为互联网信息管理软件中的会计信息具备实时性和动态性,因此审计可以随时或在线进行,审计职员可以借助互联网优势随时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获得所需要的资料。另外因为在计算机辅助中,审计取证可以跨时空进行,因此大幅度地减少了审计本钱,而且借助计算机对这类会计资料进行整理和剖析,很大地提升了审计取证的效率。
(二)负面影响
1、审计线索不可视
在计算机审计模式下,部分原始凭证大概不全是原先的纸质形式,而是以电磁形式在互联网上传递并存放在计算机硬盘或者其它电磁介质上,另外,会计账务处置程序也是根据计算机设定的应用程序进行操作,有关信息是以电磁的形式存放在电脑中,由计算机设定的程序自动生成会计报表。这类改变使得企业的买卖轨迹非常模糊,审计线索也很不明显,使得"可视化线索"渐渐消亡。
2、审计取证办法复杂化
在互联网审计中,获得审计证据的办法愈加多元化,除去要用到传统审计模式下的整理、函证、察看和剖析性复核等办法外,还需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去挖掘、剖析和处置会计资料,从而获得审计证据,这使得对审计职员的需要更高,需要审计职员用一流的审计软件搜集信息,应用数据库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靠谱、完整的保存和管理。
3、审计取证风险提升
存储于磁性介质的电子证据大概被篡改,而且经篡改后不会留下线索,隐蔽性非常强;同时会计信息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可能让人截取、修改和拷贝,使审计证据的安全性很难保证。这使得安全性成为了互联网审计的最重要问题。一旦大家审计职员忽略了这个问题使用了失真的审计证据,会给审计工作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审计职员取证的风险变得更大了。
2、健全电子审计证据取证的手段
基于以上提出的计算机审计模式对审计证据产生的负面影响,应提出什么样的应付手段,以保证注册会计师能在审计过程中,正确地采集、审察、判断和运用审计证据,客观地得出审计结论。
(一)审计取证的有关原则
为了预防操作中的系统崩溃及其他错误,同时更好地使审计取证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同,审计职员尽可能不要在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上进行任何操作。在进行取证时,最好直接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库中获得电子数据,如此可以在一定量上保证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靠谱性。准时性也是在进行审计取证时要考虑的原则之一,保证其没遭到任何破坏并尽量保证数据的连续性。最后,审计职员在审计取证时务必确认已经完整地记录下在审计过程中所采取的每个步骤和采取该审计步骤、办法所获得的结果及采取该步骤是什么原因。
(二)应用IQC法采集审计证据
IQC法指面议法、问卷法和控制步骤图法,这是传统审计常见的三种办法。在信息化条件下,这三种办法也适用,但其侧重点与传统审计不同,注册会计师仅要向财会职员知道信息并难以满足需要,还需与信息管理职员交谈。面议法可使审计职员对信息管理软件有更好的认知,通过与员工、系统操作职员、系统维护职员、管理职员进行交谈,审计职员能进一步知道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内部控制设置、实行状况。问卷法可以采集评价系统的效益性的证据,审计职员在设计问卷时也要侧重于对信息管理软件的全方位知道。控制步骤图法则好了解数据系统的处置和控制,软件的控制等状况。审计职员可以结合运用这三种办法采集企业的有关审计证据。
(三)通过数据接口直接向会计信息管理软件获得审计证据
会计信息管理软件中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因而可以通过数据接口直接获得审计证据。数据接口就是具备特定格式或结构的文件,它可以被两个系统认同辨别,从而使得一个系统的有关数据只须根据两者都认同的格式或结构进行储存就能被另一系统所借助。通过数据接口直接获得审计证据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借助被审计单位应用系统的数据转存功能,它主要提供将数据根据其他已知格式或结构另行存储的功能;二是借助被审计系统所用的数据库管理的导入导出功能;三是用审计软件自带的数据转出工具软件;四是借助ODBC技术访问异构数据库。
(四)借助并行审计技术
并行审计技术是指在应用系统对其业务进行处置时,同时采集审计证据的技术。一方面借助并行审计技术,审计职员可获得充分的审计线索,确保信息管理软件中有真实靠谱的审计证据;其次并行审计技术可对系统进行持续监控,准时发现应用系统中产生的错误或不正当行为。有益于审计职员知道和审察复杂的应用系统。现在有多种并行审计技术,总的来讲可将它分为三类:一是撰写计算机审计程序,模拟被审计系统处置控制功能或截获审计证据进行审计复核。如平行模拟法和嵌入审计程序法;二是当应用系统进行处置时,借助测试数据对系统进行评价,如集成测试技术;三是当应用系统进行处置时,追踪或映射应用系统的变化情况,如快拍、扩展记录等。
现在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提升了审计效率,但也给审计业务增加了更多需要控制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新的手段,将风险减少至低水平。